新闻动态

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师生参演东莞原创大型音乐剧《东江说 1938》

发布人:罗心贤 排版:罗心贤 初审:李圳威 复审:高安曲 终审:李钰发布时间:2025-08-23 10:42:16浏览次数:112

  以专业实力赋能红色艺术创作

 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重要节点,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,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、市文联、石碣镇人民政府主办的东莞原创红色主题音乐剧《东江说 1938》,将于 9 月 3 日、4 日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连演两场。8 月 13 日,该剧主创人员已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举行媒体见面会,向公众介绍创作理念与幕后故事。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师生深度参与该剧创作演出,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,以多领域协同与深度合作,为这部红色经典注入青春力量。聚焦本土红色历史 音乐剧再现东纵精神。


  名家聚力,跌宕音符讲述红色经典故事

  《东江说1938》汇聚了国内高水准的音乐剧创作团队,由著名军旅词作家车行担任编剧与作词,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、一级作曲家崔臻和作曲,著名导演周军执导,南方歌舞团一级演员张朝夕等担任主演,中国演出协会高级舞美总监李金哲、广东省文化馆研究馆员李振华、舞蹈学教授王恺、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师生、灯光设计郭戎、服装设计樊俊、视频设计总监谭力等组成实力班底,共同打造一部高质量艺术作品。

  编剧车行曾创作过《好日子》《常回家看看》《母亲》《越来越好》《儿行千里》《父亲》《好运来》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,其创作的音乐剧《噶丽娅》曾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此次担任《东江说1938》的编剧以及作词,他以直击心灵的文字力量,搭配崔臻和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音乐,为剧中人物创作了多首符合情感设定的歌曲,让音乐的力量始终贯穿全场,感染观众。


  见面会上,导演周军动情分享创作初心:“创作《东江说 1938》对我们团队而言不仅是一次艺术挑战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。我们怀着最大的敬畏去接近那段烽火岁月,努力在舞台上‘复活’那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,让他们的故事被看见、被聆听、被铭记,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一座音乐桥梁。”


  作曲家崔臻和也表示,作为 “东江说” 系列作品之一,此次用音乐剧形式讲述东江纵队故事极具挑战性,“全剧音乐力求打造既深沉厚重又极具感染力的‘东江之声’,让观众在旋律中感受历史的温度。”


  学院师生担纲重任 多专业协同发力

  作为东莞本土高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,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在接到演出任务后迅速响应。在于兰英院长带领下迅速组建参演团队,由关丽颖、邝富强、李伟健、邹嘉豪等教师及音乐剧班部分学生组成核心表演阵容,舞蹈系李利民老师带领舞蹈班同学负责舞蹈编排与演绎,形成 “音乐 + 戏剧 + 舞蹈” 多专业协同的创作矩阵。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作模式,不仅保障了剧目艺术呈现的丰富性,更成为学院实践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。

  深化校企校政合作 以实践传承红色基因

  此次参演不仅是新传媒与学院学科融合交叉优势的生动实践,也是学院深化校企、校馆、校政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 。作为 “文艺矩阵” 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建设的关键项目,《东江说 1938》采用 “政府指导 + 企业投资 + 高校参与” 的社会化运作模式,为师生提供了与顶尖艺术团队同台创作的宝贵机会。


  媒体见面会上教师演员代表关丽颖老师表示:“参与这部红色音乐剧,对师生而言既是艺术挑战,更是历史责任。我们在与专业院团的合作中打磨技艺,在研读东纵历史中传承精神,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”

  目前,参演师生正紧锣密鼓开展排练,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备战首演。他们将以青春之力诠释英雄故事,让东江纵队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光彩,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注入高校智慧与力量。东莞原创红色主题音乐剧《东江说1938》,将于9月3日、4日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连演两场,唱响“家国同脉、忠孝两全”的热血赞歌,值得期待!



Copyright © 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
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邮编:523419 电话:0769-23382556

心理站二维码

院部二维码

学院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