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党建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实践创新—— 用文艺之声传承红色基因!我校师生合力打造音乐剧《东江说1938》

发布人:罗心贤 排版:罗心贤 初审:李圳威 复审:席海水 终审:李钰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3:35:28浏览次数:89

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用好红色资源、传承好红色基因、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,我校党委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,组织师生共同打造大型原创音乐剧《东江说1938》。该剧以1938年发生在东莞的抗战历史为背景,通过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艺术再现,生动诠释了“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”的伟大精神。


党建引领聚合力

  1.强化政治引领

  剧目创作过程中,学校党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剧组指导工作,要求全体参演人员“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”。东莞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康贤刚,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赖忠孝,以及新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于兰英、书记李钰,亲临现场观摩指导,为师生加油鼓劲。学校党委康贤刚副书记在观摩中,首先对教师团队的专业引领与舞蹈系学员的专业素养给予肯定,同时认可同学们的辛苦付出与教师们的悉心带领,并对师生提出殷切期望:“《东江说 1938》不仅是一部音乐剧,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。希望全体参与者通过这部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,传承弘扬伟大的反法西斯精神,珍惜当下和平生活。学校将持续为大家提供全面支持,期待师生们在舞台上展现风采,为东莞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

  2.发挥党员先锋作用

  为保障音乐剧排演进度与质量,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党员教师牺牲大量休息时间,投入紧张有序的排练工作。学期末,师生们放弃假期前的休整时段,集中十天开展高强度排练;暑假又再次提前两周返校,继续推进训练任务。这份坚持与执着,既体现师生对艺术的追求,更彰显其传承历史、致敬先烈的责任与担当。


课程思政显特色

  作为东莞本土高校,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师生以艺术为纽带,深度挖掘并活化 “东江纵队” 这一珍贵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。在创作中,师生结合专业所长,将岭南民间舞蹈元素、东莞方言韵律融入舞台设计与音乐创作,让本土红色故事更具地域辨识度与文化亲和力,为东莞 “文化强市” 建设注入了高校智慧与青春动能。

  在《东江说1938》的创排过程中,师生秉持“以演促学、教学相长”的理念。党员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,在艺术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。通过反复揣摩人物角色,师生对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音乐系的关丽颖、邝富强、邹嘉豪、李伟健四位教师参与剧中主要角色。他们凭借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,将那段历史的厚重质感与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,精准而动人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。舞蹈系主任李利民作为该剧的舞蹈编导,始终以严苛的标准打磨每一处细节。为让舞蹈语言精准契合剧情主题、深度呼应时代精神,他在排练中不仅耐心为学生讲述那个时代东江纵队的历史故事,帮助大家理解时代背景与人物心境。

  排演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。从剧本研读到舞台呈现,师生们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,接受了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。这种“沉浸式”思政教育方式,让家国情怀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
实践育人谱新篇

  东莞城市学院与东莞市委宣传部门创新建立合作培养模式,将艺术创作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。通过“政府+高校”双方联动机制,实现资源最优配置,为红色文艺创作提供坚实保障。

  在《东江说1938》的演出中,师生们用专业水准诠释革命精神,在舞台上讲述动人的红色故事。这种合作模式既推动了地方文化事业发展,也实现了育人心智启迪的目标。

  “当灯光亮起,我们仿佛真的走进了 1938 年的烽火岁月,深刻体会到东江儿女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。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舞台表现力,更让我们明白,红色故事需要青年一代用心演绎、接力传承,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深耕专业,用艺术讲好更多红色故事。”学生演员王嘉激动地说。通过艺术实践,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在学艺与做人中找到平衡点。


三全五导铸未来

  在“三全育人”的理念指导下,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师生通过参演东莞大型原创音乐剧《东江说 1938》,充分展现了“五导同行”的育人实践。演出中,师生们不仅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深厚的历史理解,更通过精彩的演绎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,将思想引导融入艺术表达,让历史故事更具感染力。这一过程体现了全过程育人的努力,在排练、演出的过程中,学生们的学业指导得到了深化,而对历史题材的深刻诠释则成为思想引导的生动课堂。同时,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,学生们在升学辅导和就业指导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自信,展现了全院育人机制的有效性。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,更凸显了学院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担当,以艺术为媒介,践行“五导同行”,彰显了新时代育人的新成就。


  这部原创音乐剧的成功展演,展现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。学校及学院党委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,用艺术之美启迪心灵,用红色基因润物无声,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。

Copyright © 东莞城市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
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邮编:523419 电话:0769-23382556

心理站二维码

院部二维码

学院二维码